湖南技能人才紧缺 技校招生“一生难求”
本报讯(记者 舒薇)与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难相比,各类技工学校享有100%的高就业率,其招生却面临“一生难求”的尴尬。前日,记者从省政府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启动的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周”活动中了解到,技能人才紧缺正成为长沙乃至湖南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。
现象 技校就业喜人招生愁人
“我们的毕业生比博士生还俏,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,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实现就业。”在前日活动现场,湖南龙骧集团技工学校副校长戴宇飞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。可说到这几年技校的招生,戴宇飞又格外忧心。原来,他们每年培训的学员最多达到400余个,而实际上,仅公交行业驾驶员全省的缺口就达3500人,一些长途客运的驾驶员更是成了“稀缺人才”。
作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,长沙市机械技工学校也面临相同的境况。“技工学校招生吃紧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问题。”其就业办负责人汤浩表示,每年他们仅能招到1600名学生,而光湖南地区技工缺口就达到数万人,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。
“技工学校里九成是农村来的学生。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相关负责人禹叔平介绍,目前,长沙地区有26所技工学校,其中6所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,每年招生约在1.6万人左右,就业率都在95%以上。虽然技工学校的农村籍学生能享受多项国家助学金,但这仍然不能吸引到太多生源。
原因 认为社会地位低,蓝领想做白领
“现在有三家单位想和我签用工合同,找份工作还是不难,薪水也不很低。”老家在安化的小伙子刘飞杰即将从市机械技工学校毕业,即使如此受到用人单位看好,作为一名车钳工,26岁的小刘仍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份“脏累活”,远不及那些坐办公室的“白领”体面。
学生多为初高中毕业生、进城务工人员及部分为找工作继续技术“回炉”的高职生技校“与相对等的大中专毕业生相比,技校毕业生多工作在生产一线,苦脏累、高风险不说,且工作稳定性差,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难与实际贡献成正比。”汤浩表示,技校毕业生其实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工人、产业大军,要呼吁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、尊重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。
现场不少技工学校的负责人都纷纷表示,如今,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,导致很多农村的初、高中毕业生不愿到工厂做工人,其原因还是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低、工资待遇低、生活质量低、学历文凭低。
趋势 本土技工产量难填用工缺口
一边是技工院校毕业生100%的高就业率,另一边却又是技工院校校长普遍反映的招生难,由此引发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用工缺口。前不久出炉的《湖南一季度人才供求白皮书》显示,目前湖南各类生产操作工、普工、技术工人仍处用工缺口量前列。
“技工用工缺口逐年递增,供不应求的局面愈演愈烈,即使本土的人才也难填缺口。”禹叔平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:湖南每年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约3000人左右,只占到全省企业需求的五分之一,缺口过万;到2012年,湖南汽车制造行业的技工类人才缺口将突破10万;而目前在长沙,机械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行业更是凸显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的趋势。
“本地技工产量本来就严重不足,一些外地大型制造类企业也纷纷来湘抢招技术工人,这一用工缺口很难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填补。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阶段,湖南将加大技能人才职业培训,通过实施校企合作的“订单式”培训计划,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等措施,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。
(来源:长沙晚报)